每一個問題孩子的后面,都有一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。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才會導致寫作業磨蹭、粗心馬虎等不良表現;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才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嚴重,所以孩子未來好不好,家長是關鍵!
14歲的孩子厭學怎么辦?
第1、與孩子溝通。
孩子不想上學,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孩子好好的進行溝通,問清楚孩子到底是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?告訴孩子,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傾訴出來,家長是不會責怪你的。也許這樣子孩子也就會把自己的問題全部告知。
第2、培養孩子的人生觀。
價值觀建立于人生觀之上,一個有健康、積極人生觀的初中學生,對“學習”這件事的態度定會是積極的,是一定不會厭學的。要知道,學習知識是一種過程,是一種完善自我的途徑,而不是以得分高低為目的。無論成績如何,一個自信的初中學生他可以隨時接受所有的不確定和波動,所以應對培養初中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,從根本上改變厭學現象。
第3、想讓孩子主動學習,動力才是關鍵。
其實很多時候,孩子不愿意上學,不好好學習,是因為我們家長對孩子保護得太好了,家長總想著自己承擔生活一切的苦,為孩子提供好的環境,讓孩子安心學習,孩子卻根本不懂得生活的艱辛,沒有了學習的動力。
第4、父母學會讓孩子承擔責任。
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,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承擔責任,那么孩子在學習上就是無所謂的態度。生活上父母注意需要讓孩子獨立,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,如果父母事事代勞,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責任心。只有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,孩子才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、擔負起學習的責任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……
第5、采取一定的物質激勵措施
實際上,是并不提倡用物質激勵的方式讓家長朋友們督促自己的孩子學習,更好是讓初中學生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與態度。但是對于一些厭學癥嚴重的初中學生來說,他們必須需要一定的外力督促作用,才能去學習,才能逐漸改變厭學的現象。
第6、父母學會平等地與孩子溝通。
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旺盛,充滿活力,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認可。所以,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時候,父母需要用平等的語氣與孩子溝通交流。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孩子鼓勵,安慰;在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孩子認同和肯定。因此,父母在面對青春孩子的時候,無需過分的焦慮,放下自己的權威,平等地與孩子溝通,就能和孩子建立很好的親子關系。
初中孩子厭學的原因:
一、沒有從上學中找到自己的需求,那就沒有內在動機。沒有動機就沒有想上學的行為。
二、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目標,而未能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三、過去的撫養方式和撫養態度,對孩子上學的影響。為能讓孩子養成上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。
四、父母的期望值過高。學習節奏過快。壓制。
五、父母重視不夠,自身相關的知識面不夠寬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