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歲的孩子這時候也不小了,馬上就要成為一個初中生了,孩子膽小不敢一個人睡這種情況,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,不要不當回事,多跟孩子交流,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心理,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,讓孩子不要害怕黑暗,引導孩子改變自己!
十二歲孩子膽小一個不敢睡怎么辦?
1、營造好的睡眠環境
孩子不敢自己睡覺是因為恐懼,沒有足夠的安全感,有的孩子晚上不愿意睡其實是因為想象力太豐富了。晚上在黑暗的環境里,很容易臆想出害怕的東西,沒有安全感的小朋友會覺得沒有人保護自己,所以一定要跑到爸爸媽媽的床上。
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多陪伴孩子,告訴孩子我們時時刻刻苦都會在孩子身邊,讓孩子不要怕,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睡眠環境,這樣孩子才能安然入睡。
2、睡前陪伴很重要
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覺前,給孩子將一些溫暖的、有愛的小故事。孩子在聽睡前故事的過程中,能夠安靜下來,也能慢慢適應自己睡覺的環境。還可以通過這些小故事來耐心的告訴孩子,自己一個人睡覺沒有什么可害怕的。
3、給孩子一個睡覺"伙伴"
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也可能是因為害怕個孤獨。晚上關上燈,黑暗的環境里只有自己一個人,也許孩子還并沒有安靜下來想要睡覺,此時可能想要一個可以陪伴他的東西,那么給孩子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,或者能讓孩子有安全感的睡覺玩偶,這樣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安心地入睡。
4、及時進行行為鼓勵
當孩子獨自入睡成功后,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行為鼓勵。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,對一種行為給予肯定或否定,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種行為在今后是否會重復發生。
所以,當孩子第一次獨自人睡后,家長就要及時給予肯能與鼓勵,并根據孩子需求,適當地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心愿。
5、共建輕松的睡前儀式
為了人睡更加規律,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制定人睡規則:約定每日人睡時間與入睡儀式。放點舒緩的睡眠輕音樂、陪伴孩子共同閱讀一本短小的繪本、分享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小故事等。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睡眠儀式中人眠,等孩子睡眠安穩了,家長再慢慢地離開。
6、鼓勵孩子多和現實事物接觸
對周圍環境和事物重復體驗,會讓孩子感覺到那些不可知的、令他恐懼的現象,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。經過這些接觸,恐懼感在孩子心中就會漸漸消失。
7、給予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
如果父母能夠及早意識到問題所在,更多地陪伴在孩子身邊,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,就能慢慢減輕孩子的恐懼,讓孩子重新獲得內在動力,更加勇敢地面對未知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