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三這個時間段是孩子逆反心理比較重,而且還喜歡模仿社會上的一些青年的階段,所以當孩子跟家長溝通變少的時候,家長不要輕易去指責孩子,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從而適得其反。而是要富有耐心,找合適的機會和孩子溝通,把天兒聊開會好很多。
初三的孩子不跟家長溝通和說話怎么辦?
1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
要想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愛說話,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且溫馨的成長環境。只要有溫馨的成長環境作保障,天天生活在溫馨、幸福的家庭里,孩子怎么會跟父母沒有話說呢!
2、要創造可以溝通的機會
中學時期的孩子,正是覺得自己長大了的叛逆期。你跟他說教式的溝通,他們才不買你的賬呢,輕則左耳朵聽右耳朵冒,重則會跟家長吵起來也說不定。總之就是跟孩子一起活動中,并且孩子心情很愉悅的情況下,選擇這時候跟跟孩子開始溝通是效果最好的時候。
3、改變以前的思維方式
首先,家長要承認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父母。父母也需要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或者優秀的父母。其次,在與孩子溝通前,先摒棄掉以前給孩子貼上的標簽,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。
4、學著換位思考
當我們學會換位思考,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的時候,就會發現以前未曾了解的孩子的世界。認真傾聽、無條件接納和共情等,都是拉近我們與孩子心理距離的“利器”。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我們家長的愛、尊重和信任,這樣的溝通才是行之有效的。
5、親子溝通,父母需要放低姿態
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,如果父母放低姿態,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,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,對自己的重視,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,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,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。
初三的孩子不跟家長溝通和說話的原因:
1、青春期叛逆
孩子進入青春期,有獨立意識,容易產生對學校、家長的抵抗情緒,對父母的主動詢問產生抵觸,在家中少言寡語,甚至封閉自己。
2、缺乏共同語言
父母找孩子談話多半圍繞學習,而談到學習,大多數家長又一味要求成績好,分數高。對孩子心中喜歡的事物卻不置可否,甚至直接扼殺制止。另外,對事物的看法不同,處理問題方式不同,也成了親子之間無法交流的原因。
3、來自于父母的傷害
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區,他們或是怨恨父母;或是渴望父母之愛;或是拒絕父母。由最初的恐懼變成厭惡,最終變成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