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初中,12-15歲,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,而在身體上,也是成長最快的時期,很多初中生,長相兇猛,外形和大人一模一樣,但在心理上,還是個孩子。
初中學生叛逆期該怎么教育?
1、學會傾聽
家長和老師作為教育者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。不要采取長輩的態度。孩子們在長輩面前往往會有些害怕,如果不能消除他們心中的這種恐懼,他們就會把內心的想法藏在心里,不愿表露,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郁悶、郁悶,不利于孩子的成長。如果我們愿意傾聽孩子的聲音,將孩子的各種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,就會讓孩子保持快樂的狀態,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。
2、學會寬容
面對孩子的叛逆,我們不能僅僅采取暴力的方式來解決。首先,我們需要找出導致問題的原因。學會寬容和理解孩子所犯的錯誤,在得到心理改變后,從正面引導或旁敲側擊來面對孩子,讓他在認錯的同時記住教訓。
3、養成良好的習慣
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我們要適時培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習慣,為他們的成長負責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,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忍受力,培養他們活潑的性格和寬闊的胸懷,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堅強的內心,培養他們遠大的理想和目標。
4、放手但不要放任自流
父母或老師要成為孩子成長的舵手,學會寬容而不是放縱,引導孩子更好地找到真實的自己,回歸正軌。父母一方面要嚴格控制自己不合理的任性和胡說八道,另一方面要采取寬容和引導的策略。
過度放縱會導致孩子任性,防止他們不講道理,不理會紀律,脾氣暴躁。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性格,在正義與憐憫之間取得平衡。
5、放松
對待孩子,不要一味的嚴格管理,孩子尤其是天性,希望得到屬于自己的自由的天空。作為父母,也應該給孩子自己的空間,讓他們盡情享受童年和青春。該放手的時候放手,該放手的時候放手。妥善管理它。
初中學生叛逆期有什么表現?
1、喜歡唱反調
孩子不聽話,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的反感,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,父母背信棄義,厭煩父母,離家出走。
2、不喜歡與人交流
孩子不喜歡和父母交流。他們不在乎。他們認為父母和老師說的話有很多特殊的動機,他們認為父母和老師不應該對某事大驚小怪。
3、固執和傲慢
他們以自我為中心,固執地認為自己的路是對的,不管別人怎么阻攔都不會改變主意,因為別人的勸說和批評往往會導致反感和憤怒。
4、不同的價值觀
由于情感中的不良傾向往往具有道德觀和價值觀的異化,一些不良兒童或社會流氓作為偶像,模仿他們的不良行為。
5、喜歡挑戰別人的底線
不想守規矩,經常挑戰老師的底線,越是違禁的事情,越是去做,違反了一些規矩反而會覺得開心!
6、好面子易沖突
情緒容易變化,沖動,經常與人發生沖突,打架等。面子,固執,不愿承認錯誤。虛榮心強,喜歡炫耀。
7、早戀,說謊
到了初中,很多孩子都有早戀的情況,往往容易意識到異性的關注,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,又怕父母、老師知道,所以他們希望撒謊來避免,從長遠來看,就會有這個壞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