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考考,老師的法寶,分分分,學生的命根。這句話已經廣泛地流傳了多年,多帶有一定的貶義和不屑。當前教育教學質量的落腳點是學科核心素養,不能只盯著孩子的成績看, 要均衡發展,孩子快樂的學習,成績才會更加理想。
初中該怎么提高成績?
1、找到學習短板
學生在預習時找漏洞。一節數學課就幾個知識點,遇到講解幾何定理,學生課前就將其背誦下來,課堂上學生學會歸納定理,上課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,注意力才會集中,聽課效率才會高。除了預習,做題也是一種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。做題時不會的部分就是掌握薄弱的地方。
2、敢于挑戰難題
學習當中少不了做題,做題的時候,有兩類題對立,一類是簡單題,一類是難題。簡單題很簡單,輕輕松松就能做出來。難題很難,花費時間不一定能做出來。很多學生做題的時候喜歡做簡單題,還為做了很多簡單題有很大的成就感。在考試當中,簡單題能做出來,別的同學也能做出來,簡單題并不是跟別的同學拉開距離的關鍵,難題才是。所以,當基礎打牢的情況下,要敢于挑戰難題。
3、多看課外書
可以豐富自己的頭腦和知識,開發自己智力、想象力和創造力,也可以學習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,另一方面,現在的高考、中考中有很多的題目是由課本延伸到課外知識的,尤其是作文,僅憑語文課本上的知識,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較高的作文分數,甚至連及格分數都得不到。
4、父母要做好榜樣
心理研究表明,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取決于父母怎么做怎么說,而是取決于父母是什么樣的人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導師,他們的生活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影響孩子。很多父母自己天天看電視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,孩子對電視、麻將的興趣肯定會比對書本的興趣大。因此,父母想要孩子成為愛好學習的人,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自己先成為愛學習的人。
5、保證睡眠質量
孩子的睡眠質量和行為方式有直接聯系。一個研究表明,晚上少睡一小時就能降低孩子的智商。各種電子設備和各種媒體形態的繁榮讓現代人睡覺時間越來越少了,孩子的睡覺時間也因此受到影響。一個調查表明,現在的孩子比十年前的孩子的睡眠時間少了整整一個小時。孩子在5歲時候,每天需要11小時睡眠,7歲需要10.5小時,9歲需要10小時,11歲需要9.5小時,14歲需要9小時。
6、加強運動
運動對腦部的發育有著神奇的影響。一項對8-12歲的孩子研究表明,跑步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。11歲的孩子如果每天都能有20-40分鐘的運動,不管是足球、籃球、跑步、或者是輪滑,都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、注意力、以及數學能力。科學家估計,運動促進血液循環,血液循環促進了神經細胞的發育和增進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