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績,那么就需要去堅持不懈地學習,但是又有部分學生,因為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,怕吃苦,怕受累,所以就隨之產生應付的心態,最終就造成學習不扎實,所以也就會出現,自己成績下滑的現象。
初一孩子成績下滑該怎么辦?
1、從心態方面進行調整
當遇到成績下降的情況時,家長們不能急躁,家長的情緒常常讓初一的學生感到很大的壓力。初中是從能力上拉開差距的第一個階段,所以,上初中前幫孩子為自己合適“定位”很有必要,心態上要鼓勵孩子自信。告訴孩子,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,做好自己最重要,同時,家長自己也要放松,清楚自己孩子的能力,積極引導。
2、要確定學習目標
初一學生提高學習成績,首先就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因為此時的學習,不再是加減法那么簡單了,已經涉及到幾何和代數知識了,難度是有的。如果此時保持著小學的隨心所欲狀態,就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了。只有確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,才能清楚自己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,自己還欠缺多少都會一目了然。這樣學起來才會更有方向,才不會迷茫。
3、利用好上課時間
剛上初一的同學,不知道如何學習,更無從談起如何提高成績。此時上課聽課是唯一可以的方法。因為小學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起作用了。現在需要跟著老師重新找到一個新的學習方法。所以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,稍不留神就會落下。如果可以,邊聽課,邊思考,邊記筆記是最好的學習方法。也是學霸學習方法的必備技能。
初一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是什么?
1、理想目標的轉變
初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,他們往往會喜歡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,還喜歡和家長對著干,試圖自己掌握選擇自己的人生,當孩子厭倦了學習,就會去選擇一條和當下學習方式不同的道路來走。比如看到身邊的人出去打工掙錢了,或者哪些人沒有上大學依然成功的例子,自己就會也想那樣做,于是放棄努力,向自己想象的道路上靠近。
2、不會科學利用時間
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。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,把自己的學習、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。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,經常加班加點,但忙不到點子上,實際效果不佳。
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,他們經常抱怨:“每天上課、回家、吃飯、做作業、睡覺,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供自己安排?”還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,臨到考試手忙腳亂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。
3、突然沉迷小說或游戲
如果孩子每天明明睡得很早,白天卻依然很困,家長就要警惕,是不是孩子晚上躲在被窩里看小說或者打游戲了。這不僅影響孩子睡眠,降低聽課質量,也會使孩子上課時都想著小說情節,聽課不專心。
4、學習方法不符合自己的習慣
其實有很多同學都存在這種情況,努力學習的時候容易陷進去,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!”,當學習吃力,總是出錯的時候,要學會跳出自己的角度,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下自己的情況,是題型不熟,還是記憶問題,錯誤的表象下是否有一個核心的自身弱勢存在,如果存在,如何去改變這個弱勢才是真正的解題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