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條件就比較好,吃不得學習上的苦,稍微遇到點困難,就開始放棄,不上學。我們一定要穩定自己的情緒,用科學的方法,向孩子傳達正確的理念。
初中就不想上學怎么辦?
1、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
初中階段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期,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。如果孩子出現不想上學的情況,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原因,并及時進行溝通和心理疏導。
2、鼓勵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
家長應該通過鼓勵孩子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。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,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和認可,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。同時,可以引導孩子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,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向。
3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
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枝能。孩子應該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,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成績。
4、對于孩子進行適當的鼓勵
多多鼓勵孩子,會讓孩子不斷進步,增強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信心,這樣孩子會更加喜歡學習,對學習和生活更有動力。孩子對學習上的也會更感興趣,像是孩子有了成績上的進步之后,我們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鼓勵性的行為,或者滿足孩子一些合理要求,這樣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去學習的,改善孩子厭學的情緒。
初中就不想上學的原因:
第一,家長誤導孩子的學習目標,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義為功利性。比如,父母會對孩子說:“學習不好,工作不好,生活不好會怎么樣……”。這種引導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獲取知識的快樂,而只關注自己的成就。只是學習被視為一場硬仗,自然會讓初中生厭學。
第二,初中生厭學的關鍵原因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心理。要求太高太嚴的后果就是孩子容易害怕失敗,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,降低學習的動力。尤其是當父母采取強硬和專制的做法時,孩子會以叛逆的方式報復父母。因為他們不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,所以更難取悅父母。孩子盡了最大努力后,對父母不滿意。久而久之,孩子覺得自己是失敗者。尤其是當他回憶起上學前父母的愛和自由的生活,他會討厭學習,變得越來越累。
第三,一些家長的低要求或放縱也會導致初中生產生厭煩情緒。大多數初中生走進中學校園都會有一種新鮮感,對即將到來的大規模、多內容的學習生活沒有心理準備。如果父母對孩子太放縱,他們只會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。忽視孩子入學后的心理變化,任其隨波逐流,一旦孩子遇到困難,認為學習太難而失去興趣,當然會失去學習的動力,進而變得厭學。或者遇到很多誘惑,比如網絡游戲,很難抗拒。
初中就不想上學的危害:
1、形成惡性循環:存在嚴重情緒的初中生缺乏學習興趣,但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值又不得不在教室中學習,但是成績不好又會受到批評,所以視初中生會出現抑郁的情緒,厭學的情緒會越來越嚴重,更加厭惡學習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2、影響人際關系:現在初中生的個人朋友圈是與學習成績相關的,如果初中生存在厭學情緒,成績不會很好,那么這一部分同學可能被人貼上“標簽”,但是由于初中生正在叛逆期,可能會與同學發生沖突,影響人際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