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生叛逆起來是很厲害的,他們的“叛逆”的心理、行為如果沒有人正確引導,長期下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,比如會造成孩子的性格多疑,偏執,冷漠等等,所以解決叛逆問題刻不容緩,那么初中生叛逆家長怎么辦呢?
初中生叛逆家長怎么辦?
1、正確理解初中生叛逆的含義。
其實叛逆就意味著成長,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,并且會找機會顯示自己的成長成熟,而其中一條最重要的表現,就是擺脫父母的呵護,甚至處處與父母對著干,借此告訴大家,我自己可以做主,我長大了。
2、正確對待叛逆的初中孩子。
孩子出現叛逆,不必太擔心,更不要大驚小怪,想想自己的成長之路,也不過如此。我們盡可以一笑置之,只要沒有走歧途,就盡可能避免沖突,對小孩的一些問題,盡可以放手讓他學著處理,不要一下子否決他,不要一下子告訴他怎么做,而是鼓勵他的想法,鼓勵支持他試試看,他會學著成長,慢慢就沒有叛逆了。
3、父母學會平等地和孩子溝通。
當和孩子因為意見分歧有所爭執時,要學會平等地和孩子溝通,如果是自己的不對、誤解孩子了,要主動地向孩子承認錯誤。因此,當家長與孩子溝通時,必須平等地與孩子溝通,只有這樣,家長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,從而更好的緩解孩子的叛逆情緒。
4、適當給孩子自己歷練的機會。
孩子之所以叛逆,往往是因為不被重視和欣賞,為了引起注意,故意制造麻煩,所以家長要善于觀察,關注叛逆的孩子,給他們適當的任務,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,適當的滿足他們的虛榮心,這樣孩子才會減少叛逆的行為。
5、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與“志趣相投”的同學做朋友。
進入初中后,孩子自己也感覺自己長大了,在很多方面想自己作出決定。這時父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,多與一些“志趣相投”的同學交往,可以一起結伴寫作業,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一起去游玩。這樣不僅孩子會感到友誼的幸福,而且也會在互幫互學中共同進步。
初中生叛逆的原因有哪些?
一、社會環境的影響。
受社會文化、同輩群體以及大眾傳媒的影響,初中的孩子無法分辨與抵制暴力、兇殺的誘惑,甚至會出現模仿,引發叛逆的行為。
二、家長教育方式不當。
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,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,方法簡單粗暴,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,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,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,商量補救辦法,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,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,產生叛逆心理。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,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。
三、想要尋求他人的關注。
叛逆也是青春期的孩子一種博取關注的方式,孩子希望自己有特點能夠吸引到他人的注意,無論是同學、異性、老師還是家長,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