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理一直有不少學生感覺很難學好,不知道學習的門道在哪里。這是很多初一學生剛接觸地理時,經常會遇到的問題,這個是個普遍現象,只要內心不因為學科陌生而打退堂鼓,然后用好學習地理的方法,相信這個地理成績差的問題就能解決。初一地理怎么學才能學好呢?下面為大家做出介紹。
初一地理怎么學才能學好
1、自編順口溜記憶。地理知識內容繁多,有缺少連貫性,學習時往往記得慢、忘得快,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,則會記得快,忘得慢。如南亞地理中,講到印度的物產有:棉花、黃麻、甘蔗、花生、茶葉,可編為棉麻折花茶(折指甘蔗),在學習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,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,張冠李戴,可編為北N南S、西W東E。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,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。
2、學會概括。有的章節內容繁多,但重點內容少,學習時,只要抓住重點,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如南亞地型復雜,可用八個字概括,即山河相間、縱列分布。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,即長冬短夏。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:預熱同期。
3、對地理的原理,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,抓住關鍵。對地理原理、要領的掌握,并不要求象物理、數學公式、定理那樣精明,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,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。例如:在自然界中,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、空氣、水等都是自然資源,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。就應該抓住兩個:要點第一,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,它不是工業產品。例如:汽油,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,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,它是工業產品。第二,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。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,但目前,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,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。
4、有效地體現"地理的特點:地圖和理論的結合,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。部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,認為背背成績就會很好,那是大錯。因為地理是地圖和理論的結合,也就是說要在理解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,要養成看地圖、記地圖、畫地圖的良好習慣,使所學內容有效地落實在地圖上。
初一學好地理的三個方法
1、了解地理圖像。在地理課本中出現的圖像內容,是非常重要的信息,需要把這些圖像就深深地記憶在腦海中,甚至可以粗略地畫出來。一般地理課本里的圖像,會分成四大類,其中最多見的是一些分布圖。主要展示地理事物的分布、數量、事物間的關系,這就表明學習地理要先知道“在哪里、有什么”,然后去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。另外還有一種景象圖,會逼真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和關系,比如熱帶雨林的風貌等等,圖像能使同學們獲得概括的表象,能夠記憶在大腦中,并且要學會用詞語表達出來。
2、記住地理信息中展示的地名。地名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,是非常重要的,就像外語中的單詞。所以,地理學科里出現的地名,都需要記住,并且經?;貪L式的復習,不僅要記住,還要掌握他們的位置信息。除了依靠地圖來記憶地名之外,還可以用一些趣味方法記憶,比如想要記住重慶,可以用雙喜臨門來記憶,類似于猜謎語的方式。
3、地理學習要學會綜合分析。地理學科雖然是文科,但是也有很多邏輯題。所以要學會分析地理對象,然后對于其研究方法和考察對象,要重點掌握。比如了解氣候成因的時候,要從太陽、氣流、地面環境等多個因素去考察,認識自然地理特征的時候,就要學會分解成地形、氣候、水文、土壤、動物、植被等等要素。只有綜合分析各個方面,才能結合成一個整體認識。這也是分析地理問題的思路方法。
地理學習的基礎雖然有很多記憶的部分,但是并不是要靠死記硬背,那樣肯定背不全,而且容易忘記。所以,學生一定要記住巧用方法,可以把生硬抽象的知識和圖像結合起來。
比如多看地圖,描繪地圖的方法來加強記憶,也可以多看看地理雜志和紀錄片,來了解地質變化等等,這都能幫助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本質,學起來也沒那么苦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