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學的原由不是短時間就會的,學生成績差了,就聽不下課,不關心學習,就就會厭學。作為家長肯定很焦急了,家長也許先讓孩子拾起學習的信心,先要鼓勵和關心,找到厭學的原因!
初中生厭學的原因:
第一,小學時期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。小學階段,孩子對老師和家長有種敬畏感,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學習模式,進入初中學習環境,教師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,同時,課業負擔加重,學習方法要隨著改變,如果學生沒有及時調整學習狀態,容易產生厭學情緒。
第二,家長管理學生的模式沒有調整,仍然采取高壓態勢,事無巨細過度管理。
初中的孩子是從兒童進入少年時期,也是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,孩子的情緒不穩定,家長處理不好都是都可能產生厭學情,如果家長用放任或過度干預的方式養育孩子,孩子正當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家長總是用成人的思維模式教育學生,學生反抗家長的方法之一就是不學習,期待家長的注意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有離家出走的行為,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家庭環境感到不滿意,因此便尋找和家里隔絕聯系的機會。
第三,學生沒有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,學習缺乏動力。有些學生聽到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很難,放棄學習,認為學習無用,沒有認識到學習的真正價值在于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,片面認識學與不學一個樣。
初中生厭學家長應該怎么辦:
第一,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,給予孩子更加獨立自主和表達自我的機會。
孩子的青春期這一階段,家長不要吝惜對學生的贊美,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,滿足學生追求卓越的渴望,給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,家長將看到他們更好的表現。
第二,家長與學生建立友誼,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建立良好關系。
學生之間應該成為朋友,學生與家庭成員,甚至家庭成員之外的人也應該成為好朋友,家人之間本就應該彼此信任,家長信任學生,學生應該信任父母和教師。家長沒有真正理解同情和信任學生,學生可能視家長為敵人。
第三,樹立學生自信心。身處青春期的學生往往喜歡扮演英勇無畏、果敢自信的形象,但也有些孩子面對困難時望而止步,他們對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成人信心不足,家長鼓勵學生的行動,對于成長過程的錯誤家長學會理解,不要總是用俯視角度看學生。
第四,家長幫助孩子制定目標和學習計劃。缺乏目標的學習是被動學習,家長幫助學生制定相對較為簡單的目標,實現的幾率比較高,以此來激發自己的動力,而一旦達到了目標,內心的自信也會得到提升,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,來貼近更多的大目標,自然也會幫助自己變得更好,激發自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,讓厭學情緒被正能量以及自信心從內心當中抹除,成為一名熱愛學習、熱愛生活的好學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