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孩子不想好好讀書不僅在老師那兒過不去,在家長這兒也是過不去的。但是如何教導孩子好好讀書,是各憑本事了。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,自己也會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。為了孩子,不管結果如何,教育過程肯定是要認真負責的。
初中孩子不好好讀書該怎么辦?
1、多跟孩子溝通
溝通是了解彼此最好的方式,成年人之間如此,更何況小孩呢?孩子每天放學后,家長們不能只顧著自己玩手機或者忙自己的工作,坐到孩子身旁,問問孩子今天過的開不開心,在學校學到了什么,和小朋友們相處的好不好,也可以打開心扉,和孩子談談自己今天工作怎么樣??傊?,溝通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。
2、以身作則從己做起
“有其父必啊其子”、“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。”這些俗語,雖然有些片面,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家長的修養與家風的重要性。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是自然的老師,家長看似平常的一句話、一個行為都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比如,家長喜歡賭博,贏錢了便在孩子面前說:“學得再好有什么用,我一把牌頂得上博士一個月的工資。”家長經商,在孩子面前說:“這個社會門路是最重要的,其次是經商的頭腦,學不學習根本用處不大?!辈浑y想象,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。
3、不要放縱孩子
不愛學習,作為家長千萬不能不教育他,任由他這樣下去,這樣對孩子是不負責的。尤其很大家長說:沒事,不學習爸媽養你。多給孩子一些獎勵,比方說,你這次考試考得好一點,爸媽會給你想要的哦。跟孩子之間達成這樣的協議,也是一種方式。
4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
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逐漸提升,大部分孩子都在“溫室”中長大,這可能會讓他們安于享樂,而面對學習上的一些苦難時,就像逃避退縮。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,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,要讓孩子有“憂患意識”,有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為什么應該好好學習,不學習會帶給自身什么影響,學習有什么好處等等,作為孩子的引導者,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。
5、培養自控能力
自控力可以促進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應當完成的學習任務,也能夠抑制孩子自己的厭學情緒。自控力不僅可以解決孩子厭學,也對于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助力,很多大人物都有很強的自控力。這一點需要家長花時間、花精力培養孩子,必須注意培養的漸進性,循序漸進地對孩子提出合理要求,把嚴格要求和良好激勵相結合,逐步增強孩子的自控力。
6、明確學習目標
有些孩子厭學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清晰,學習目的不明確,認為學習是沒有用的,所以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,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的重要性,幫助孩子樹立目標,描繪將來的美好生活,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好好學習來改變,有目標才有動力,孩子才能好好學習。
初中孩子不好好讀書的原因:
1、認為學習不太重要
這類學生他為什么會認為學習不太重要呢?從我們長期的觀察來看,很多時候跟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,尤其是家庭成長氛圍的影響。這里面具體又分為兩種常見情況。
一是大人對于學習態度的看法對他影響深刻,讓他認為學習不太重要,比如大人常常會在生活中引入案例說‘你看誰誰誰,雖然學歷不高,雖然也沒有什么文化,但是他依然有很好的工作,收入也很好,生活的也非常好……比起有些高學歷人士都要強很多呢。我家孩子,隨他,學到哪兒算哪兒!實在不想學,也沒有關系……’。
二是大人每天忙自己的或者是不在孩子身邊,無暇顧及孩子的學業,沒有在關鍵的時候盡到引領孩子正確看待學業的責任,任由孩子自由發展,恣意散養的結果就是孩子常常會沉溺于一些不良愛好,最終荒廢了學業,這是最為可惜的一類孩子。
2、沒搞明白怎樣學習
這類學生他的內心里對待學習的態度是端正的,他認為應該好好學習,但是始終就是學習成績提高不起來。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他的學習方式比較僵化、單一,主要依賴于課堂聽講。課后作業雖然想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,但是完成的比較慢,效率始終提高不起來,久而久之,就會導致學業欠賬比較多,學習因此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。
3、不知道學習的意義
這類同學雖然每天看似和大多數學生一樣,上課聽講,課后作業,定期參加考試,但是他的心里面始終沒弄明白學習的意義,而且,也不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學業上該完成的基本任務,每天遺漏一點點,得過且過,久而久之,學業上欠賬自然是越積越多,直到某一次大考的時候突然發現成績已經一落千丈,并且看上去似乎覆水難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