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家長讓孩子學習的功利心太重,而孩子太小還無法理解“功利”的意義,所以會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。因此,家長應該為孩子的學習制定一個崇高的目標,并將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,讓孩子追尋,這樣孩子才能有學習動力。
初二的孩子不學習怎么辦?
1、心理分析
家長需要從孩子學習心理進行分析,一般而言,孩子會認為學習時間剝奪了自己的快樂。那么,家長就需要給孩子留出一定的娛樂時間,讓孩子自己選擇娛樂的方式。
2、制定計劃
學校老師只能在學校時間對孩子進行學科教育,而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父母在一起,作為父母,首先的得學會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,讓孩子能夠學會主動學習。
3、培養責任感
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學習興趣,另外父母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,孩子的學習應該由他自己去做主,只要孩子有了這樣的思想,他才會主動為自己的學習負責。
4、不要對學習太苛刻
有些家長對學習十分苛刻,錯一點、馬虎一點都不行,當孩子把學習等同于指責、抱怨、威脅時,學習就成為痛苦的代名詞,厭學也就慢慢產生了。所以,家長應該避免在學習上總是說落孩子,要多多鼓勵孩子學習,給孩子學習的信心。
初二的孩子不學習的原因:
1、對老師的不滿產生消極情感遷移
孩子由于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不滿,往往對他講的課也不感興趣,嚴重的對該課程也不感興趣。初二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,不善于控制與收縮,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自己(不學習該學科或者故意不學好)的手段來反抗教師。
2、家庭因素帶來的情感饑渴成為厭學導火索
有些學生由于家庭變故,父母離異,情感孤獨,缺乏溫暖,于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,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,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,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,追求刺激,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,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。
3、缺乏對于學習的信心引起悲觀失望
曾經努力過,但仍然常常失敗,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。一次次的失敗,無情地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,促使他們對此作出了不正確的歸因,認為自己天生愚笨、能力不強、智力底下、不是學習的材料,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,不再愿意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