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家長教育孩子學習時,給學習附加了功利,比如學習是為了賺錢等,就可能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。而且當孩子覺得學習不能賺錢的時候,就會厭學。因此,家長應該將學習和功利分開,學習的作用應當是促進孩子成長進步。
初中畢業的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?
1、合理期待
父母不要盲目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,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們的身上,孩子不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。沒有哪個父母是不對自己的孩子滿懷期望的,但這個期望值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成長,不然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。
2、及時喊停
一些孩子在長時間的緊張學習后,身心都已經處于緊繃狀態,這時候如果還持續學習,反而會適得其反。此時,應該告訴孩子要學會對自己喊停,不要讓自己的精神過于疲憊。需要抽出一點時間,放松一下身心,徹底調整好狀態,把心放寬。
3、奮斗目標
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固然重要,但從小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,卻是很多家長沒有看到的一大問題。只有孩子有了理想,有了自己的奮斗目標,她才會主動學習,才不會厭學。
4、多些鼓勵
適度期望才能給孩子動力,期望過大,孩子就像托馱著殼的蝸牛,艱難前行。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,就像小時候,孩子每學會一樣新的本領,都會讓你感到驚訝,都會讓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“神童”。
5、允許失常
家長調整自己對孩子的合理期望。保持平常心,允許孩子偶爾考試失常。當孩子考試失常時,家長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,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學習狀態,挖掘并分析導致考試失利的主要原因。
初中畢業的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:
1、自我認同和價值缺失
從發展的角度來講,青春期的孩子會尋求自我認同、自我價值。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只有獲得足夠的自我認同,才會獲得成長。可如果這一部分有所缺失,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。
2、過高期待和壓力
越來越多的“唯分數論”,使得孩子們被迫面對殘酷的競爭。為了獲得滿意的分數,他們在本該開心玩耍的年紀,成日奔波于各個補習班。他們的很多愿望,比如成為好人,有價值的人,討人喜歡的人,都也許會因為不理想的成績而被忽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