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階段,文言文一直是擺在我們學生面前的一只“攔路虎”,聽課時聽得暈頭暈腦,做題是做得昏天黑地,考試時還是會手腳無措、不知所以。那么,對于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,怎樣學才能學好呢?
初中文言文怎么學才能學好?
一、多讀,才能讀通讀懂
常言道: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”。文言文都是很經典的古文,在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上將其背下,就會明白很多字句在古文中的用法,下次遇到類似就能夠理解出來。拿到一篇新的文言文,讀通是關鍵。開始的時候要掃清字詞的障礙,利用好工具書,對不認識的生字,要弄清楚它的讀音,只有讀得很順暢了,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。學習文言文需要整體閱讀,大致了解文言文的內容。初中生學習的文言文都是有情節有人物的文言文,經過誦讀,是可以掌握文本意思的。
初中生需要加強文言文的朗讀、背誦,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,理解文意,培養語言感悟能力。需要讀?借助注釋,粗讀課文;質疑、解難、細讀課文;深入領會,精讀課文;鑒賞評價,熟讀課文。初中生學習文言文需要反復朗讀,要讀出節奏,讀出情感,讀出語氣,讀出語感。初中生多朗讀和背誦名篇佳作,掌握的字詞、語句日益充盈起來,并從中逐漸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習慣,進而具備敏銳的文言文語感,為學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二、加強積累,才能掌握知識
學習文言文,初中生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:字音,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。詞義,包括古今異義、一詞多義、詞類活用。文言句式,包括特殊句式等。學好文言文是重在積累,看得多了,自然就會明白文言文的意思。
文言知識都是構成文言文的基本元素。學習文言文離不開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掌握。初中生需要借助閱讀資料和工具書,以文本為載體,在閱讀中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領悟、理解古漢語知識。初中生要學會聯系、歸類、比較,加強整理工作,不斷加深印象,擴大積累。初中生需要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語意的能力,主要是要善于聯系舊知識,推知新知識。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語法規律,結合上下文推斷語意。
三、拓展閱讀,才能舉一反三
初中生除了教材上的文言文之外,也可以多買幾本文言文進行拓展,特別像是《史記》、《資治通鑒》等歷史類的文言文,這類文章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文化歷史修養,而且在考試中考到的可能性也很高。初中生進行文言文閱讀的時候,可以先看全文再看注釋,一點點理解記憶。
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任務是對文本的理解,所以,學習文言文不僅要積累文言知識,還應學會體味品賞文言語句的文質美,通過品賞語句來體味文中之情,領略文中之道,領悟文中之雅,以此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。
四、古為今用,才能融會貫通
初中生需要明白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就是“古為今用”,不是為了掌握幾個詞匯、會幾句古詩詞。古代典籍里有太多太多的精華,我們今天所有的成就和文明都源于此、賴于此。所以,初中生學習文言文,必須擦亮眼睛,取其精華、去其糟粕。
五、樹立信心,要相信自己能夠學好
雖然這是老生常談,而且屬于心理的范疇,有點空。但是,信心的作用是巨大的,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學會、學好,那么大概率的情況是你就學不會學不好了。相信自己,可以讓家長、老師多鼓勵,可以學習一下心理暗示。總之,樹立信心就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