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了中學,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,學習提不起精神,幾次考試都不理想,還特別逆反,聽面對孩子種種變化,家長一定要正確的教育。
兒子初二了成績不好怎么辦?
1、學會制定長遠計劃
初中三年,眨眼即過,而且初一、初二、初三環環相扣,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,但如果基礎打得不牢,不能開拓思維,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,初三學習二次函數就會感覺很吃力,尤其是到初二,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——物理和化學。所以,從初二開始,就要有長遠的計劃,步步為營,占得先機。
2、不要偏科
要特別關心幾何、物理和英語的學習。這三門課能取得好成績,其他科目一般是能順利通過的。因此,要設法喜歡這三門課,一方面認識到這三門課的重要性;另一方面,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堅信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。如果發現有落后和掉隊的跡象,及時與老師溝通,尋找根源,與老師、家長一起共同配合解決問題。
3、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
進入初二以后,同學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。成績不管怎么努力也是停滯不前,或是與同學、老師之間有些小矛盾等等。如果處理不好,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。有些同學甚至會因此而一蹶不振。遇到問題,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,多從自己方面和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。有一些孩子為了自尊心,逃避問題,不愿意把問題拿出來與別人溝通。這樣做并不能保護一個人的自尊心。要想保護自尊心,只有把問題解決了,成績提高了才是硬道理,有了成績才會真正獲得認可和尊重。
4、培養自己刻苦、勤奮的品格
“十年寒窗,百煉成鋼”,每個人才的成長,都不是與生俱來的。每個人為了知識,為了未來,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。現在網絡發達,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于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,也有各種流傳甚廣的雞血用以給自己鼓勁加油。看看這些,會逐漸領悟到,要想活得光鮮亮麗,必須在吃苦的年紀勤奮上進。
5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
一項調查顯示,當初中生面臨心理壓力或負面情緒時,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時間“伸出援手”,而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,給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的機會。但52.91%的家長第一時間做得最多的是“耐心開導”,讓孩子自己消化的僅為18.13%。家長的不放手和孩子的爭獨立就成了矛盾的導火索。家長要學會把手放開,后退一步,讓孩子走得更穩更快。
6、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
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,各種競賽,明白“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,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”這個道理。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,有關孩子成長的事,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