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初中生的階段,也正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時候,這個時候的孩子不愿意跟別人交流,什么事情都不喜歡說,而且會看什么都會不順眼,還喜歡宅在家里,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?孩子以前好好的,現在怎么就變得內向不愛出門了呢?那么,初中生不愿出門怎么辦?
初中生不愿出門怎么辦?
1.時常走動。
家長要帶著孩子時常外出走動,有時候孩子不愛出門可能就是內心比較害羞,讓他外出多見見人,多與人溝通,讓他主動學會介紹自己,鍛煉他的勇氣,讓他勇于面對心理的恐懼,次數多了,孩子就會變得積極大膽,這樣就能很好解決孩子不愛出門的問題了。因此,家長要陪伴孩子多外出,給他走出自我的機會,他才能有所改變。
2.釋放情緒。
孩子不喜歡出門的情緒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,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,比如家長的呵斥或者是與其他小朋友的不愉快,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發生直接性變化的源頭。讓孩子能夠及時的找到發泄口,把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,他的身心才能變得輕松起來,對待人或者事情才能有所改變,家長也能放心。
3.及時溝通。
對于喜歡“宅”在家不愛出門的孩子,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,讓自己能夠明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以及對于生活的感受,時常與孩子進行真摯的交流,有時候,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一場朋友之間的溝通,互相知道了原因之后,孩子才能說出自己不喜歡出門的真正原因,問題才能得到解決。因此,家長對于不喜歡出門的孩子要做到理解尊重。
4.多些耐心,給孩子 一些時間。
家長一定要沉下心來,有耐心,不要一下子強制要求孩子,也不需要刻意和孩子溝通,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。當我們和孩子的關系緩和后,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,同樣要盡量少說,孩子愿意溝通的時候,我們就多聆聽,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。
5.循序漸進,從孩子喜歡的事入手。
自我同一性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生活,使社會角色失調,想要回歸正常,不是立竿見影的事,家長不要操之過急,強迫孩子,更不要總嘮叨批評,讓孩子煩不勝煩。
要知道,青春期的孩子,自我意識極強,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,家庭教育不要“硬碰硬”,家長不妨退一步,想讓孩子外出鍛煉,多與人接觸,不妨從孩子喜歡的事入手,慢慢滲透,打開心扉,逐漸走出家門。
6.給孩子制造出門的機會。
可以邀請孩子的好朋友在家里聚會,或者,請好朋友一起看電影,也可以組織孩子的伙伴一起爬山,去圖書館等,發揮“同伴效應”,有來有往,加強人際互動,當孩子與同學、朋友的互動增多,自然愿意出門。
當孩子在同伴的帶動下,愿意出門之后,再建議孩子參加體育鍛煉,總之,慢慢打破習慣,引領孩子,千萬不要只以父母的主觀意見為主,不尊重孩子,那樣,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愛出門,逃避與人交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