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,不去學校的原因。一般情況,孩子不想去上課、上學,肯定是有原因的,家長不要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盲目的下結論,去批評孩子、責罵孩子。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,反而還會導致矛盾升級。那么,初三厭學不想去上課怎么辦?
初三厭學不想去上課怎么辦?
第1、勞逸結合。
不光是埋頭苦讀才會有效率。偶爾放松一下,聽一首歌,或者去看一場電影。讓孩子放松一下,保證睡眠時間,不要熬夜,白天尤其早上的效率會比晚上高很多,早睡早起。不要苦學,不僅傷身體,還會導致學習效率低。要懂得勞逸結合,才能學習更有動力。
第2、轉移消解壓力大的問題。
初三學生在一件事情上失敗,短期內又無法改變時,可以通過其它活動來彌補不能實現的愿望,或者轉移注意力,讓壓力在其他活動中得到釋放。比如參加文體娛樂活動,使自己獲得愉快的心情,壓力就會逐漸消解。
第3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孩子是不斷成長的個體,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,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。
父母不要一味說教,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,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,不和孩子溝通談心。時間長了孩子內心越來越壓抑,就會產生逆反心理。家長們要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。
第4、多鼓勵孩子。
初三孩子家長可以對于孩子進行適當的鼓勵,多多鼓勵孩子,會讓孩子不斷進步,增強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信心,這樣孩子會更加喜歡學習,對學習和生活更有動力。
第5、多跟老師溝通交流。
初三孩子的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老師多多進行意見上的交流,老師是孩子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朋友,我們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,去向老師征求一些意見和建議,畢竟老師還是最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的,我們家長可以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溝通去掌握初三孩子學習上的情況,以便于適當去解決孩子的厭學情況,幫助孩子去更好地學習,提高孩子學習上的興趣。
第6、參加社會勞動改造。
可以去送外賣,發傳單,做洗碗工,去車間里鍛煉上班,或者跟手藝人干活去等,總之家長必須讓他勞動鍛煉。讓他接觸社會,自己感觸最真實的生活。
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企業去實習工作,讓他看看文化層次低的,沒有技術的人是干的啥活,有技術的,學歷高的是干的啥活,他自己很容易區分好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