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初三了,總是特別懶散,一點也不自律,成績也是時好時壞的,這種情況讓家長們感到特別擔心。那么,初三懶惰不自律的孩子怎么辦?
初三懶惰不自律的孩子怎么辦
1、幫助孩子設立目標
缺乏目標是懶惰的一個重要原因,家長就應該幫助初中生設定一個目標。比如針對初中生近期的學習狀況,幫助他制定一個下次考試應該取得的成績,并承諾一個獎品吸引他去完成目標。這樣初中生在明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不會無所事事了。
2、家長要利用好榜樣的作用
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小伙伴,他們相互之間模仿、比較是很有用的,能激勵彼此進步。所以對于一些懶惰的孩子,可以把身邊比較勤快的小伙伴比較比較,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,這樣就能激勵孩子去主動改正了。
3、理解和認可
我們要尊重孩子表達想法和保留隱私的權利,理解孩子在備考應試中的疲憊與無奈,聆聽孩子在成長中的煩惱和迷茫,為他出謀劃策,并且學會承認孩子在學業(yè)、生活和言談中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。
如何讓孩子克服懶惰
1、從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始
對于孩子來說,不同的年齡階段可以做的家務勞動是有所不同的,初中的孩子可以幫忙設計、布置房間;和家長一起管理財務;學會全部家務,能洗、縫、做飯、做菜,會使用家用電器、會擦洗、修理自行車等簡單的機械物品。
2、要牢固樹立勞動最 光榮的觀念
讓孩子在家里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 幫助父母打掃衛(wèi)生、整理自己的東西,洗自己的衣物。在學校認真完成值日,不依靠別人,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和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,鍛煉孩子的意志,磨練其耐力。
3、該自己做的事情,不要推給別人
比如收拾自己的圖書和玩具,削鉛筆、整理書包、做值日。對于大孩子來說比如收拾自己屋子、洗自己的衣服和鞋子。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以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等等。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自己面對的問題,所以,從現在起就試著自己來做做看。
此時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,家長們應該放低姿態(tài),學會聆聽孩子的看法和意見,不要還是像對待小孩子一樣,對孩子的努力和成績置若罔聞,讓感受被尊重和認可,孩子才會更勤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