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,有些孩子由于學習意志不堅定、或遇到特殊情況而主動放棄,往往會產生厭學情緒,從此變得一蹶不振,對待學習敷衍塞則、得過且過,自然而然學習成績也會一落千丈、徹底淪為學差生。
初二的孩子成績太差怎么解決?
一、加強對知識體系化的掌握
學習要做的是對所有知識的理解、掌握、消化和體系的構建,對知識的考查往往并不是對單一知識點的考查,而是綜合性的考查。同學們在學習知識后,一定要聯想前后,搭建知識體系,當你能把整個知識體系建立起來,而且了熟于心的時候,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就達到了。
二、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
很多中等生在考試的時候,會出現這樣的情況,看著題目,覺得很熟悉,但就是想不起來具體的知識是什么。這就說明對知識的熟練程度還不夠,僅僅只是知道或熟悉,而沒有真正掌握好,所以對知識的學習,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。
三、調整學習狀態和方法,提高學習效率
在學習的態度上,既不能過于松散,也要拒絕疲勞戰術,因為兩種相對比較極端的狀態都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。最好的狀態就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,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。在不同的時間段,完成對自己制定的合理的學習任務。然后,定期重復復習、鞏固,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,對知識還能掌握地更牢固。
四、最后就是一定要堅持
一定不能“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”,任何人的成功,都是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,學霸的養成,當然也不例外。所以,只要堅持下去,一定能夠成功逆襲學霸。
初二的孩子成績太差的原因:
1、缺乏學習主動性
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強。現在的孩子缺乏學習上的主動性。甚至有的學生都不把教材上的知識看作是完全正確的東西,再加上他們現在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,因而更加不在乎教材上的知識。
2、運算能力差
這個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,因為只要是小學計算能力一般,初中基本上也會受影響,同時也和學生的習慣有關,有的小孩只要是計算題,就立刻拿出來計算器,啪嗒啪嗒把題算出來了,有時候計算6乘以9,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,而不愿意去開動腦筋運算,長此以往,導致計算能力低下。
3、知識難度的增加
課程增多是主要客觀原因之一。在小學階段,所學知識相對簡單,內容量少,學習只要認真聽講,按時完成作業,就能取得好成績。剛進入初一,考慮和小學的銜接,教學方式及學習內容深淺、量多少等變化不大,大多數學生還能跟得上,不是很吃力,基本保證成績不下滑。而到了初二后,學習上不再有小學的影子,各科學習內容難度增大,課程增多,很多還沒完全適應初中學習的學生就開始學習吃力,逐漸跟不上,成績就會逐漸下滑。
4、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
有很多家長會說,我們的孩子很聽話,學習很認真,每天回家都看他在學習,怎么成績就是上不去呢?這一方面說明孩子不是很聰明,另一方面就是學習方法有問題。腦子不夠聰明,這是先天的,老師、家長也都沒有辦法。但現實是很多學生不講究學習方法,埋頭死學。有些教師又不注重傳授一下學科學習方法。其實,各學科都有適合于本學科的高效學習方法,學科教師要學習課程前多傳授指導學生,學生自己也去多琢磨。對于任何學習來說,找隊方法,事半功倍,方法不對路,事倍功半。